发展智能电网 顺应低碳经济时代

发表日期:2011.07.19    访问人数:711

CMIC(中国市场情报中心)最新发布: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智能电网原本的使命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让需方协助电力供求调整”。

电力系统要求需求与供给一直保持平衡,一旦平衡打破,电力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大幅偏离标准值,电力系统就无法稳定运行。在过去,电力的供求调整一直是需方“随意”使用,供方一味配合。需方无需为供求调整做出特别的行动。

今后,发电输出功率波动较大的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估计将会增加。这样一来,供应能力的变化将随之加大。如果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继续增加,火力发电、水力和抽水蓄能发电等过去参与供求调整的发电份额减少,供求调整能力将会下降。

出于供应能力变化增加和供求调整力下降两个原因,稳定供求平衡也将变得愈发困难。

作为一种供求调整的方法,蓄电池在未来也有望得到采用。但其前提条件是“蓄电池在成本上可行”。截至目前,蓄电池仍然价格高昂,不能马上大量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的一种方式是需求的能动化。

需求能动化是指消费者自行调整用电时段。电力公司向需方传递“希望在什么时间用电”的信息。作为回应,需方向电力公司反馈“在这段时间节电”等信息。而且,信息的交换还需要传达到实际用电的电器。智能电网承担的信息传达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智能电网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的原因。如果能够实现,就有助于通过需求调整供求。

不过,为何在现在,这些信息无法传递呢?这是因为,调整需求的关键信息——“是可以增加用电量,还是要控制用电量”——很难悉数传达到家庭。但在东京电力公司辖区,信息发送的对象已经达到约2000万户。

最近,通过手机发送地震预警逐渐普及。在电力方面,能够实时传递信息的技术应该说也有了眉目。

如果可以实现,最实惠的调整方法莫过于此。在大规模采用可再生能源,难以像以往那样由供方进行供求调整的情况下,只要借助需求的能动化,仍然有望实现远比供方单打独斗更为合算的调整。此时,如果不大幅破坏能源本来的使用目的——舒适性和经济性,甚至能使其同时得到提升,普及将得到加速,从而实现稳定用电。智能电网有望担此重任。通过采用转移需求等方式承担部分供求调整的任务,可以减少蓄电池等昂贵措施的采用量,推迟采用期,从而抑制社会成本。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CMIC)是中国最权威的研究咨询服务平台。拥有超过100家以上国内外主流研究机构合作伙伴,包括国家权威统计机构、协会、专业研究公司、数据中心、信用调查企业等,10万多份专业研究报告,涵盖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研究报告,权威的专项咨询服务,精准的市场数据,相关研究产品的增值服务。客户包含100家以上全球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相关行业的主流企业。

驰创数码
致力打造互动品牌,提供精准营销服务

立即咨询

网站建设客服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免费咨询

400-602-8610

  •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锦城大道666号奥克斯广场B座902
  • 其他咨询热线:028-86666423 028-8666413
  • 邮箱:service@chichuang.com
  • 传真:028-86666493